昨夜心灵的裸舞_分节阅读 1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停下来去看上一眼,可她能觉察周围有同学在看着她,她还是一直走了过去,对那几张被微风吹着飘动的信纸视若无睹。

    到了下午,那封情书,就不见了,很长一段时间,顾琳都不知道是谁揭走了那封情书,后来的姐妹凭记忆给顾琳复述那封信上的内容。听了姐妹的复述云集那封情书上的话,顾琳不怎么为何,在心灵中对云集的抵触情绪少了许多。

    但是,一直想着改变的顾琳,在性格上还是和以前差不多,沉默,少言,文静。

    真正帮助她改变的是欧老师,欧老师不但让她做了班干部,还给她找来许多心理书籍,让她认清楚自己的心理问题,欧老师说最重要的是忘记过去,别让云集的事成为心理的阴影。

    欧老师的那些话都是点到为止,特别注意顾及她的自尊,终于,几年的警校生涯,让顾琳彻底蜕变,生命如凤凰浴火重获新生一般,她将自己淬炼成一位能干且果敢的优秀警官,等到她毕业的时候,她已经可以大大方方跟人交谈,可以稳重站在几百人的场合中流利地演讲,唱歌。

    特别是她的父母,一开始还以为她不适合做一名警察,可是当女儿毕业回家后,父母发现女儿完全变了一个人,这才不得不承认,女儿当初报考警校是正确的。

    顾琳被分配到了a省的棋州市公安局工作,她终于如愿如偿地进入公安队伍,成为一名刑侦人员。这是她决定放弃成为一个画家的梦想之后,努力奋斗的结果。

    另外,在她上警校的第三年。她的家乡的那座城市发生了一件让她也颇感些许安慰的事情,就是那位为了给自己的儿子复仇,曾经利用权势硬是让潘洛渔蒙受着不白之冤的高副市长因为贪污受贿而成了阶下囚。

    而高旭之死的那件案子虽然仍未结案,至于潘洛渔的事情应该怎么定性,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这要等到洛渔出现才能有个结果。但是至少不应该定性为故意伤害罪,当时的顾琳这样想。

    当事情在向着洛渔有利的方向发展时,洛渔仍然是毫无音讯,顾琳为此曾专门回了老家一趟,连同洛渔的家人在全国一家大报上登载了寻人启事,却仍然没有结果。

    洛渔的消息再封闭,也应该知道自己可以回家了,如果能投案自首的话,可能会被判刑,但刑期可能不会太长,或者说是因为态度好可以轻判也不一定,至少被判处极刑的可能已经没有了,顾琳盼着洛渔出现的日子里,一个人把《刑法》仔细读了好几遍,猜测着法官应该宣布一个什么样的决定。

    遗憾的是,洛渔就这样在所有人的视线里失踪,好像他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存在过。

    虽然洛渔还没有洗去他所蒙受的那些冤屈,顾琳却稍稍宽慰了一些,但是,她仍然困惑不解的是为什么洛渔不再出现,她是不敢往坏处去想象,莫非是他在外面出了什么意外,早已不在这个世界了,每想到这里,她都狠狠地责备自己不该有这样把事情往不好的方向猜测。

    于是以后的日子中,也就是在云集之后,她一直拒绝着众多优秀男人的追求,独自一人上学下课,上班下班,个人生活平静而单调,直到她生命的第二十三个年头,那时,已经是顾琳毕业后的第二年,在从洛渔与她离散又四处奔逃数年以后,这个少年仍被她铭刻在心中。

    有时候,无所谓是男孩和女孩,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会在年少的时候在心里刻画着一个自己心仪的对相,那也是他或者她心目中完美的异性的形象,而顾琳也未能例外.

    就是这样的一个心灵的对相,顾琳清楚地感到自己可能一辈子都不可能找到他了,或者是她找到了,又不可能和他在一起以及白头偕老了,其实这不过是一场天真的异性崇拜。可能在她还没有到长大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世界的男人和女人都是存着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完美,这种不完美甚至是她无法容忍的,其实她早就明白,在心目中刻画的这个完美人物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会存在,但是她根本就无法说服自己去改变,于是便固执地在心目中为这个人留下一个位置,给他下留一片净土,于是,只要她一闭上眼睛,回到自己的心灵世界,便有一个少年在她留下的那片净土里四处游走.这也是顾琳一直在等洛渔的唯一的一个原因。为了这种感觉,顾琳一直坚持着独处,她希望,这个人有一天一定会重新出现在她的面前,她知道经过这多年,那个少年的形象早已被岁月淹没了,真正等到他出现了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她不能想象。

    第四章(三)

    顾琳却是真的把洛渔当作是心灵的伴侣,尽管这个人不一定会成为他的人生伴侣,她已经将这个人的形象与年少时心目中那个模糊的异性标准叠合在一起了,尽管现在看来,当时的洛渔跟她心中的这个异性标准相差太远,她已经不知不觉地把这个心灵伴侣的位置给了他。

    曾经有多少个时日,在她的想像中或者梦中,洛渔是以忍饥挨饿的形象时时闪现,要么就是梦见他被警察抓住,他要逃跑,而警察开枪了,她会喊,快跑,然后顾琳就多恶梦中惊醒.到了后来,就是从她自己做了警察以后.这种梦境才渐渐地少了下来。

    再说说生活中的顾琳,在警界,出类拔萃的她在工作几年中立过两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提起顾琳的名字,很少有人不称赞的,与从前的顾琳相比,那个弱不禁风内向胆怯的顾琳与今日的她简直是判若两人,她也不可能因为一只小毛毛虫和一只小老鼠而吓得大声尖叫以至于昏厥了。

    而且今天的顾琳的果敢英勇是让她的儿子小骁崇拜的是一塌糊涂.而和顾琳结婚的自然就是云集了,不过,那是在顾琳对潘洛渔完全失望之后。

    在顾琳工作后不久的日子,顾琳竟然没想到会和潘洛渔有过一次意想不到的相遇,但是,能找到洛渔却是她心中一直放不下的一件事。

    试想一下,一个惊惶逃命的少年,犯下了所谓的命案,整日在惶惶不可终日中度过,甚至连跟家人打个招呼都没有打,就跟这个世界他的亲人和朋友同学以及认识他的人全都断绝了联系,这种绝对孤独的感觉恐怕只有潘洛渔自己才能深刻地感受到。

    如果说要躲开警察的追捕,是首先要做的事情,那么生存下来也是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当然谁都不会知道一开始洛渔的日子过得是多么狼狈,第一件事那就是他走的匆忙,根本就没带身份证,尽管他知道他的身份证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从逃亡的那一天开始,他就不能再以潘洛渔的身份生活下去了。

    从离开故乡的第一天起,他就给试着自己改了名字,更加倒霉的是,那天跟顾琳临别时,顾琳给他的那些钱,在他逃到另一个城市下车的时候,他才发现钱已经被小偷给偷走了,那个时候,一连好几个月,他的脑子都是一片空白,他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但又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好几岁,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他变得像一个鬼魅一般,昼伏夜行,也越来越“狡猾”了,更像一只老鼠时刻在防备着猫的出击,警察成了他时刻提防的天敌,每次见了警察,他的心里都会异常地紧张,甚至是交警。

    甚至是有两次与警察擦肩而过,他都暗自庆幸能够逃脱。

    他只好放弃他曾经的年轻骄傲和尊严,只因为要生存。

    时间久了,顾琳没有了洛渔的消息,曾经有过一个这样的猜测,那就是他可能是在某个不知名的小镇上小村庄里隐姓埋名住了下来,或者在几年之后,娶了一个当地的女人生儿育女,过他平淡的下半生了。

    但是,洛渔的人生轨迹却并非如此。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十锭。”于是,国王奖励他十座城邑。

    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五锭。”于是,国王奖励他五座城邑。

    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就是人们说的马太效应,反应到洛渔和顾琳两个人的身上时,那就是顾琳越来越优秀,越是代表了正义光明的一方,而洛渔已经在这个马太效应的怪圈里越陷越越深,他变得越来越堕落,越来越邪恶,事实上两个人已经站到两个非常极端的对立面上了。

    洛渔在头几年的潜逃中,其实并不是一点都不知道家乡里的事情,那个高副市长倒台之后,他也感觉自己的案件有可能得到公正的审理,尽管完全有了被纠正过来的可能,但是那个时候的洛渔过的是一种神出鬼没的生活,在茫茫人海中浪游世界,更何况那时候早已经远离了内地,对于本来就是通辑犯的洛渔来说,最好的隐蔽就是以静止的方式藏匿,这也是他为什么再没有家人和顾琳联系过的原因,其实最重要的是原因为他的身上又背上一刑事案件,那件案子不但出了人命,也可以说是一桩抢劫银行的惊天大案。

    那一刻,他真想痛痛快地大哭上一场,然而等他清醒了过来,却发觉自己已经欲哭无泪,他甚至连自己都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稀里糊涂地卷入其中了,到那时他才发现一个人完全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他还是继续过他的逃亡生涯,他感到在他身上,越来越是血债累累,罪恶滔天了,如此这般的一个人,还怎么回去面对那些善良的父母亲人和他的心中的恋人呢?

    一边黑一边白,走在那条茫茫的天涯路上,洛渔最终还是走进了暗夜。没办法再回头。

    一切还要从一九四年夏天,他去办一个假身份证开始,如果没有这个东西,才真正感到什么是寸步难行,他把身上仅有的三十元钱交给了那个做假证的,就这点钱做为定金,还是他在极度紧张中,偷着拎了一个乘客的提包后的所有收获,几天之后,当这个假身份证展示在他面前的时候,洛渔真的是无法再交付剩余的钱,没有钱,就不可能拿到那张假身份证。洛渔是强行从制假证的那个人手里抢走那张假身份证的,当然抢夺也是经过一番打斗,洛渔之所以敢于这么干,他是料定制假证件本来就是违法行为,即便是他动了手,制假证的吃了亏也不敢去报案,他伸手抓了身份证就跑,结果那人蛮精,一手抓了他的袖子,他赶紧一用力给挣脱了,看那人要拿东西来对付自己,他赶紧操起一把椅子,砸在了那个人的身上,捡起落在地上的身份证拔腿就跑,跑了好大一会儿,发现后面没有人追来,才放缓速度。

    有了这个假身份证,洛渔胆大了许多,之后去了南方,在那里,他进了一家工厂,着实过了一阵子平静的日子,每日在迷茫中度日,机械地劳作着,唯一能给他一丝安慰的就是手腕上那块顾琳曾经送给他的那块精致的时英表,他也只有在看看表的那刻才能感到时间是流动的,生命还有存在的证据,终于,有一天,他猛然醒悟,纵然他已经成为一个有家不能归的人,再也没有回头的可能,不能再回家乡,像个浪子,可他至少可以去一个地方吧,那个顾琳和他曾经约定过的那所大学,他几个月的工作,算是是攒足了这样的一笔路费,而且绰绰有余,于是他决定起程。

    第四章(四)

    他在那所大学的附近租了间出租屋就住了下来,那时已经是他逃亡后的第二年,按照他的推测,此时的顾琳应该是大二的学生了,他希望自己能意外地遇上她,又如他所期待一样,甚至想象出若干种见面时的情景,或者无言面对,或者是顾琳一头扑到他的怀里等等,然后再觉得可笑,但是他怎么又能想到,顾琳却报考了另外一个城市的刑事警察学院。

    为此,他在那所学校旁边整整徘徊了将近一年。

    为了寻找顾琳,而自己进出学校能够更方便一些,他在批发市场随意进了些日用百货,去学生宿舍里兜售,后来他又找了一份给人送货的工作,以后的日子他常常去问学校里的大学生,九四届有没有一个叫顾琳的新,人家说没有,他不信,于是挨着班级问,结果仍然让他失望。

    有一天,他发现从这间大学的一个施工工地上可以很轻易地进出这个学校里,而时间一长,地形熟了,进出那所大学就变得很方便起来,渐渐的,他和工地附近的一个临时保安也混熟了,每次为了进出方便,他都会很客气地敬给那个保安一支烟,两个人年龄相仿,渐渐地义气起来, 后来洛渔才知道,阿晃也是因为在外地犯了案子,躲到这个工地上的。

    终于,他确信顾琳肯定不在这所学校时,他决定不再这里空等下去,但是他的迷茫在于他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站在什么地方?他要去哪里?他开始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方向感的人,这种情况下,他去什么地方都是一样了。是做了浪子才没有方向的,还是没有方向感的都是浪子呢?总之,他开始感到,他的骨子里已经注满了浪子的血。

    真正进入黑道,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在此之前,洛渔唯一觉得受益的是他学会了开车,但是,他永远都不

本文链接:http://m.picdg.com/48_48985/7081274.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